灣區中葡平台 澳門安哥拉初探


一七年三月五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式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灣區的定位從泛珠三角時期的區域引擎躍升為跨行政區的國家級統一規劃。一九年二月廿一日粵港澳政府在港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介紹“規劃綱要”內容和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若仔細閱讀該綱要,會發現港澳特區與內地九個城市的提及次數有較明顯分別。

 

 

若次數能顯示在“綱要”的相關地位,則此次香港及澳門遙遙領先,即香港及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肩負重大任務。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個城市內容太多,在此只集中討論澳門在“綱要”中的建設中葡平台角色,特別是與安哥拉的往來,希望可起拋磚引玉效果。

中葡論壇澳門角色

澳門“一個平台”的建設始於○三年十月,中央政府牽頭在澳門創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初步確立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商貿合作的仲介橋樑。中葡論壇是以促進和發展經貿為主題的政府間多邊經貿合作機制,發揮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平台作用。中葡論壇至今成立十五年,獲得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三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和東帝汶八個葡語國家的支持和參與。

除了三年一次的中葡論壇,中葡論壇秘書處和澳門特區政府組織每年都會召開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洽談會。一六年十月總理李克強更宣佈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的十八項新舉措。當中五項倡議深化澳門的平台作用,包括:

•支持澳門特區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台,為中葡企業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成立中國——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秘書處設在澳門;

•在澳門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鼓勵澳門參與援外學歷學位教育工作等;

•在澳門設立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

•在澳門建設中葡商貿合作平台綜合體,為中國和葡語國家在貿易、投資、會展、文化等領域合作,提供實體性支持。

平台助澳經濟轉型

雖然巴西似乎不太重視中葡論壇,但其餘的葡語國家卻鎖定論壇是對華關係的重要平台。據統計,○二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額為56億(美元,下同),至一八年,雙邊貿易總額已達1,473億。此外,中國亦加強對葡語國家的優惠貸款、生產建設、醫療藥物等援助措施。

基於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歷史,澳門與葡語國家關係相對密切,有相似的語言文化、司法制度、金融體系和營商環境,也是目前世上唯一以中文和葡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地方。此外,澳門作為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的優勢,可讓葡語國家商人借澳門作為跳板進入珠三角等地區的中國市場。

作為特別行政區,澳門沒有外交權力,但藉着中葡論壇等活動,澳門得以發揮“涉外”功能。自一三年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明支持澳門成為“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等,澳門便被不斷加碼,擔當官方口中“協助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家進行商務配對、合作洽談等工作,為各國企業家創造商機”的任務。以往澳門只以博彩和旅遊業支撐經濟,但隨着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往來的提升,澳門經濟轉型也出現一些轉機。儘管中國沒有澳門,也可持續和葡語國家交往,但若澳門可在中葡之間橋樑方面狠下苦功,這葡語身份的獨特地位,應是中國其他城市無法取替的。

調整共同投資思路

近年葡語區的概念,隨着安哥拉、莫三比克等國的經濟實力逐漸崛起,變得越來越實在。隨着○二年內戰結束,百廢待興的安哥拉迎來了“黃金十年”,深海油氣田的開採漸入佳景。由於其生產的石油極適合中國提煉,特別其輕質原油性價比較高,所以安哥拉近半的石油令其與俄羅斯及沙地阿拉伯成為中國的三大石油供應國,佔中國石油進口總量12-17%。

安哥拉商會土生土長的會員在中葡經貿往來中遇到不少實際困難,值得有關當局考慮令澳門能更好發揮中葡平台的角色:

一、葡萄牙殖民統治安哥拉約四百年,留下與澳門較接近的文化制度。安哥拉國內生產總值雖然在“黑非洲”排第三,但國內貧富差距在“黃金十年”迅速擴大,依然有超過1/3國民處於貧窮線下。雖然安哥拉市民一般購買力相當薄弱,但有些中國及澳門機構似乎仍集中探討可向安哥拉銷售的商品及服務。基於此,這些機構是否需按實際情況考慮調整由銷售到共同投資的思路。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對投資安哥拉興趣不少,涉及捕魚、電信、廢物轉化能源至輸電網等,但覺得安哥拉投資環境有相當風險,包括較難獲得外匯,以及安哥拉可能開展針對潛在合作夥伴的反腐運動等。

申請簽證極為嚴格

二、安哥拉政府已頒佈相關《外國投資法》來減輕投資者的憂慮,取消需有當地股東的要求,建立新投資者較易獲得外幣的方法,頒佈相關競爭法,改善安哥拉的營商環境。雖然如此,不少安哥拉國民似乎對澳門及它在中國及大灣區的角色缺乏認識。此外,據相關安哥拉人士反映,從安哥拉搭乘飛機來澳門這個仲介橋樑絕不容易。

三、雖然香港在金融投資服務有相當優勢,但這些投資公司在沒有進行基礎研究的情況下,不會貿然去安哥拉尋找投資項目。由於不少投資者缺乏去安哥拉的興趣,故有需要安排安哥拉國民去香港介紹投資環境,但這存在不少問題。安哥拉國民必須在前往香港前獲得簽證,申請簽證需附上由香港公司向安哥拉國民發出的邀請函。此要求極為嚴格繁瑣,處理需要最少四個星期。順利獲批後,該簽證將寄到發出邀請函的香港公司再轉寄安哥拉,前後最少需要三個月預備。

此外,安哥拉國民來澳亦絕不容易。若沒有預先申請香港簽證,即使安哥拉國民打算直接在香港機場乘噴射船到澳門,亦無法登機。從安哥拉經香港來澳門已是相對便宜快捷的方法,若選擇接駁其他飛機,時間更長、花費更多。

四、關於財政和稅務問題,雖然澳門努力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簽談協議避免雙重徵稅,但澳門與安哥拉在稅務及法律執行方面都沒有相關協議,例如交換金融情報等。這方面增加澳門推動與安哥拉同業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困難。

加強聯繫做好平台

五、雖然澳門政府近年加強中葡平台有關工作的力度,但在政策推廣訊息披露方面似仍有不足。不少葡語人士在缺乏相關資訊下,單槍匹馬直赴珠江三角洲地區找尋商機合作夥伴。由於不熟悉環境且言語不通,事倍功半且碰不少釘子。澳門政府可考慮加強與相關商會的溝通,通過它們的管道把最新的政策資訊向有關人士披露,應有助推廣兩地商貿往來。

澳門若要做好中葡平台的工作,一定要花時間仔細做好相關的調研聯絡工作,令相關服務能更務實到位,並加強與有關方面溝通,盡速協助解決問題。

澳門在安哥拉的平台工作績效似乎不太理想,當中有不少事情非澳門可獨力解決。若澳門銳意做好中葡平台角色,便要加大力度狠下苦功,不單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合作協調,還要多了解葡語國家最新發展情況。結合粵港澳三地實力,澳門的中葡平台角色應可令澳門更上一台階,為澳門帶來更大機遇。

(作者:澳門理工 蕭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