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縮小發展鴻溝,從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種衝突和矛盾的根源,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提出的發展合作倡議,是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早在 1936 年,提出“絲綢之路”概念的德國人李希霍芬的學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出版《絲綢之路》一書,就曾預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條交通幹線(絲綢之路)是穿越整個舊世界的最長的路。從文化-歷史的觀點看,這是聯結地球上存在過的各民族和各大陸的最重要的紐帶。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蘇,並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同時也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他推斷,“中國人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之日就是這個古老民族復興之時。”
“一帶一路”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關鍵字,標誌著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為解決人類問題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年來,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編織起以亞歐大陸為中心,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網絡,構建起發展戰略對接、各自優勢互補、彼此互聯互通、包容開放發展的國際合作平臺。全球 140 多個國家和 80 多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專案成功落地。
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
“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實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中國與世界的聯動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宣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於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並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要統籌我國同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調動沿線國家積極性。我國企業走出去既要重視投資利益,更要贏得好名聲、好口碑,遵守駐在國法律,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整合各參與國的產能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推進各參與國的互利合作,在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開展區域合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不是中國獨唱,而是世界大合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互聯互通、戰略對接、國際產能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是形成大合唱的基本方式。
中國主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戰略、發展願景、總體規劃等有效對接,尋求共建“一帶一路”的合適切入點。截至 2017 年底,中國與 86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 101 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涵蓋互聯互通、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領域。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同各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經社會、世界衛生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檔。
追求開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贏的全球化
古絲路的衰落推動歐洲人走向海洋,開創海洋型全球化。這種全球化是單向度全球化。核心—邊緣分工體系,文明的等級秩序,區域化與全球化矛盾導致全球化悖論,釀成今天的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現象。“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表明中國從參與到引領全球化角色轉變。通過宣導文明的共同復興、開創文明秩序、實現陸海聯通和全球化的本土化,建設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共商、共建、共用利益、責任、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揚棄了西式全球化,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構,開創新型全球化。
傳統全球化——關稅減讓,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5%,而新型全球化——互聯互通,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10%-15%。通過宣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正在治療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頑疾,引導熱錢流向實體經濟,正在消除全球金融危機之源,讓全球化惠及更廣泛的民眾。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是資本導向的全球化,私人資本不願投基礎設施,資本主義的政治週期無法滿足長、慢週期的基礎設施需要,資本全球化服務選票而非老百姓,致使全球基礎設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短板: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要升級換代,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嚴重短缺。原來的國際體系主要是美國提供安全、金融公共產品,不再適應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和中國合作建設“一帶一路”,將新自由主義推動的資本導向的全球化,轉變為發展導向的全球化,讓投資回歸實體經濟而不是製造越來越多的金融泡沫,是應對民粹主義挑戰,實現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全球化的希望所在。
脫貧致富、削減貧富差距、全球有效治理,是“一帶一路”聚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三大效應。貧困是人類的公敵,盜賊出於貧窮,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帶一路”通過基礎設施的投入, 產生“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效應。全球 90%的貿易通過海洋完成,80%產出來自沿海地區一百公里地帶。“一帶一路”通過陸海聯通,消除沿海與內陸地區發展差距。不僅如此,“一帶一路”成為推動國際社會實現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倡議。